作者:徐英華
鐘剛簡介
鐘剛,吉林省海龍縣人,大專學歷。
1972年從長春冶金地質學校畢業后,被分配到吉林炭素廠。由于具有播音的天賦和對廣播事業的熱愛,1978年鐘鋼跨進了吉林市人民廣播電臺的大門,開始了他的播音和主持生涯。從播新聞到播專題,他都刻苦鉆研字字斟酌,在多年的播音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1987年,鐘鋼開始了少兒節目的編導和主持工作,成為吉林市的少兒廣播節目的開拓者。從此,少年兒童的廣播不再只是《星星火炬》和《小喇叭》,江城有了“鐘爺爺”。
由于他在少兒廣播節目有了突出的貢獻,1988年,被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孫敬修招入門下,收為自己的惟一的弟子,成為當時全國廣播界的佳話。1990年,隨著廣播節目的改革,吉林市電臺開辟了一檔全新的欄目《空中度假村》。鐘鋼又在這一新興的節目里施展才華,他以自己的風格贏得了眾多的聽眾,該欄目也成為當時收聽率最高的廣播節目。1996年,中央電視臺青少部的負責人聽說吉林市有個“鐘爺爺”。隨后,鐘鋼加盟央視的《大風車》,與鞠萍、董浩和劉純燕一起,成為《大風車》的四大主持人,《鐘爺爺講故事》講到了全國。
帶著央視少兒節目的經驗和理念,1998年,鐘鋼回到了江城。在吉林市電視臺創辦了青少部,開辟了江城自己的青少年電視節目,他開辦的《三色太陽》成為了知名的品牌欄目,深受江城青少年觀眾的喜愛。由于鐘鋼對少兒廣播電視事業的特殊貢獻和在全國業內的影響,他于1991年與央視的趙忠祥、沈力、楊瀾等國內著名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一起,榮獲了全國主持人金話筒開拓獎。鐘鋼還曾先后榮獲吉林省勞動模范、行業拔尖人才和政府特殊津貼等多項榮譽。2006年3月16日21時35分,鐘鋼因病與世長辭,享年52歲。
(接上篇)
對酸,鐘鋼說:“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滋味,你要把酸當作發酵劑,變成你前進的動力!
人生不會一帆風順。鐘鋼初到電臺時,播了一段時間的天氣預報。別的播音員念完稿都加上自己的名字,說剛才這篇文章是某某播報的,只有天氣預報不露名,有點像球場上的“板凳隊員”。我想當時他心里肯定有點兒酸。那時的播音不像現在多樣化,男播音員都學夏青、方明等名家,女播音員都學葛蘭、虹云等人。你想來點別的,搞點花樣肯定會被視為“非正統”。鐘鋼的聲音有他的特質,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,這是他經常思考的一件大事。有一次我們閑談時,扯到了梅蘭芳如何成為一代宗師的,他很有感悟。他從辦《小紅花》欄目給孩子們講故事開始,到成為孫敬修先生的關門弟子,他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。記得他跟我們幾個弟兄們說,他剛拜孫老為師時,拿出他講得兒童故事磁帶,孫老聽后說,“你是我收的最后一個徒弟,卻比我教的第一個徒弟還像我!睂O老的評價使他信心大增,也使他對聲音的鉆研更加用心,更加刻苦。聽他在廣播里,電視里的朗誦也好,播音也好,我認為那還不是他的絕活。他跟我說過,他能有名有姓的模仿三四十個名人的聲音,我半信半疑,直到有一個酒會,大家讓鐘鋼來個“絕活”,借著酒勁,他起來說了一段大家都熟知的“從前有座山,山上有個廟,有個大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”……這么簡單的幾句話他重復說了七遍,每一遍蒼老一點,最后一遍像百歲老人,博得滿堂喝彩,齊贊曰:不愧為全國“金話筒”。
鐘鋼常說:“一個人能不能被人理解,一個人的價值能不能被人正確評估,這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你的價值是不是社會需要的。在人生進程中可能會被“涼”一會兒,心里可能感覺有點酸,這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滋味嘛!有了它才五味俱全,人生才算豐富多彩,人們最喜歡吃的好饅頭在出鍋之前都曾經是酸的!
對甜,鐘鋼說:“過程的細節決定成敗,只要認真做好每個細節,有什么樣的結果不必過于在意!
鐘鋼得過多少獎,我說不清,估計他也難以準確回答。因為他獲得的大大小小獎項太多了。我只記得他獲得過兩次全國“金話筒”獎。他的《小紅花》欄目獲得全國少兒節目七連冠,曾被評為吉林省拔尖人才……他獲這些獎時好像沒有什么驚喜。以前,一個月內我們三五個好友總要喝個幾次小酒,而他獲獎時從卻未找過我們舉杯慶賀一番,都是在我們去他家之后,看到書架上又多了個獎杯或證書什么的,問他,他才隨口一說,全不在意。
1991年,他開播《空中渡假村》,因為是全國第一家直播節目,當時在全國引發熱烈反響,當時吉炭也有人應邀當過觀眾。那些天他真是忙壞了,我真猜不透他哪兒來的那么多的精力,哪兒來的那么多的知識和閱歷。因為那是個雜志性的大板塊節目,不但天天要有新形式、新內容,而且還要天天回答聽眾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,這是常人難以應付的,而他卻能做到天天精彩、妙語連珠。那段時間,我們經常在一起喝酒(當時只能在他家,他的工資也就是一百元剛出頭),可以說,他極為興奮,海闊天空,由衷的大笑,言談間充滿了自豪和幸福。記得是1992年2月12日,我從黨校畢業回單位仍擔任團干部,他便邀請我和吉炭的團干部們參加了一檔直播節目。在節目中,我還代表吉炭人說了幾句祝福家鄉的話。他也說:“我能有今天,離不開吉炭對我的培養,是吉炭精神一直鼓舞和鞭策著我。”……《空中渡假村》欄目停播后,我才知道,他早當上了電臺文藝部副主任,這個節目也被全國廣電系統評為節目主持人“開拓杯”金獎。這件事,在我們多次接觸中他從未提到過。
連獲大獎都不覺得甜,那什么東西他認為是甜呢?是熟人、是朋友。同事們稱贊他時,他總說:“行了,別說這個,說點兒別的吧!币郧,一有機會我經常同他一起乘出租車去飯店,大概有十幾次碰到這樣的情況:的哥或服務員們聽到他那特質的聲音,總要忍不住回頭看看,等我們下車付款或結帳時,他們都真誠的說:“鐘老師,我是從小聽您故事長大的,今天算我有幸,這錢咱說啥也不能要!泵慨斶@時,我都會看到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在我看來,他不太注重金杯銀杯,反而很注重百姓們的口碑。
在我的記憶中,鐘鋼做事認真,追求不懈,力爭完美。他的本職工作使他更加深刻理解細節決定成敗。播音中每一句話、每一個字都要精雕細刻,每個字在句中的作用,怎樣抑揚頓挫、輕重緩急等等。鐘鋼說:“所謂刻苦鉆研,就是對細節的創造,只要細節成功,結果給個什么獎勵都是次要的,因為你在細節上已經有了創造,有了收獲,已經提前獲得獎勵——你又突破了一個新的難題,你的實際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!
鐘起福為什么成了鐘鋼,他說:“是吉炭301車間這片神奇的土地養培了我,使我終生受益!
這樣的話,鐘鋼不只對吉炭人講過,我聽到他在很多公開場合,甚至他的工作匯報里都提到過。吉炭301車間到底給了他什么,使他終生難忘和常懷感恩之情呢?用他離開吉炭成名以后常說的一句話,就是“301車間有個好氛圍,有一大幫有著正能量的好哥們兒,我有今天,就是我血液里始終有301的無形資產!边@大概就是以前人們議論的301有一種無形文化吧。
這些天鐘鋼和301始終在我們腦海里出現。從301出來的人很多,無論干什么,干得都不錯,比如,前吉林省副省長李介車,前甘肅省常務副省長郭琨。當公司級領導的更是不計其數。而他們又都忘不了301,每每到重要的節假日也都來函、來電或通過其它方式對吉炭、對301給予問侯。這種現象不斷的重疊、凝聚,301文化的核心內涵在我們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。那就是:追求、責任、熱情。
追求:就是為了理想,永不放棄,再苦再累也不后退,再難再險也要奮力前行。
責任:上級交給你一項工作,你就要人在陣地在,守土有責,認真做好。
熱情:對工作、對同志、對朋友都要有火一樣的熱情,這種熱情是真誠的,是負責任的。
這幾樣東西不僅僅在鐘鋼身上存在,別人也認同。
當前,習近平同志提出了“中國夢”,我認為301文化現象也含其中。
我想,鐘鋼也許從站在人生起跑線之際,就開始了忘我的全力沖刺,以至沖到人生終點,自己竟渾然不覺,他才52歲,實在令人痛惜。
鐘鋼不在了,但他的聲音、他的故事不但會感動同代人,也會激勵后人。
鐘鋼,他的聲音永恒。
2016年8月20日